和孩子相处也是一门学问,特别是目前的95后、零零后的孩子思维愈加活跃,也更向往独立。这就需要当代的爸爸妈妈在日常要饰演的角色不止是长辈,还要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向导,更理想的亲子关系是成为孩子的朋友。以朋友的方法和孩子相处,能让孩子从内心放手提防,把心门打开,想主动和爸爸妈妈去推荐我们的事情。
作为父母怎么样和孩子交流:
1、了解孩子,取得孩子
作为爸爸妈妈,第一要知道青春期孩子的特征。爸爸妈妈不必成为练习有素的心理学家,但懂点心理学是非常有帮助的,不然不少教育行为都是盲目的。当孩子感觉爸爸妈妈理解自己时,内心才会遭到鼓励,才会更想听取爸爸妈妈的看法,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。
2、终身学习,引领成长
爸爸妈妈双方在家庭教育中应发挥主体用途和影响力,确立责任意识,不断学习,学会家庭教育常识,提升自己修养,为孩子树立好榜样。
3、改变方法,有爱交流
爸爸妈妈对孩子是真爱,说的道理也都是正确的,为何孩子还是充耳不闻呢?重要是交流方法出了问题。交流的第一要点是“倾听”。要想让孩子听爸爸妈妈说,就需要教孩子什么是“倾听”,而以身作则就是最好的教育。爸爸妈妈要想做到倾听,第一要停止长篇大论、无限循环的说教,话语要简洁而准确;第二,要尊重孩子,要看着孩子的双眼听他说,不要一边听一边刷手机或干别的事情,后者不会让孩子产生继续说下去的意愿;最后,要维持好奇心,在孩子表达时,不断问一些鼓励他们继续说下去的话语。
4、爸爸妈妈要掌握共情
共情是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别人处境,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别人情感的能力。和孩子交流时,爸爸妈妈可以如此与之共情:“我能理解你为何会有那种感受。”“你当时肯定很伤心吧。”如此说会让孩子感到被理解,被尊重,爸爸妈妈也就取得了孩子。
孩子不想和孩子交流是什么原因有什么:
1、爸爸妈妈不关心孩子的想法
孩子不知道为何爸爸妈妈不知道自己真的在想什么,爸爸妈妈一直喜欢干预孩子的思维,一直要孩子顺着他们指好的路往下走,孩子不是躯壳,他们有灵魂也有我们的思想,有大脑也会自己考虑。
2、对孩子提各种需要,自己却办不到
爸爸妈妈需要孩子做的事情自己却办不到,孩子指出爸爸妈妈的错误那就是顶嘴,而他们用吼叫的口气来教训孩子就是循循善诱,在他们眼里,好孩子和坏孩子有什么区别只有一个现象可以证明,就是够不够听爸爸妈妈的话。
图片
3、用冰冷的大道理代替贴心的交流
每次孩子鼓起勇气和爸爸妈妈说心里话的时候,爸爸妈妈一直先哆嗦一大段的道理,还会摆出一副“我是大人”的架子,然后把我们的思想传输给孩子,事实上只有孩子同意爸爸妈妈的看法时,他们才不会继续说下去,假如孩子不同意,他们就会一直往下说,直到孩子非常不乐意地同意为止。